鍾敦浩
2006年畢業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碩士。作品《新移民》獲聖彼得堡第三大博物館收藏;回台七年致力於教學與個人創作。作品不僅寫實,更具寫意;其創作除了個人觀察的人物,與旅行寫生自然景物外,更常透過生活的累積從中發掘、探索,體驗生命!

In 2006, artist CHUNG TUN-HAO graduated from Repin State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St. Petersburg, Russia. His painting titled ‘New Immigrants’ is displayed in St. Petersburg’s third largest museum; returning to Taiwan for seven years, Mr. CHUNG devotes his time to teaching and to personal creation. His works are not only realistic, but also free and uninhibited; in addition to his character creation, travel sketches, and natural scenery, Mr. CHUNG utilizes his unique background and perspective to explore, discover and experience the qualities of life.

1972 生於台北

- 學歷
1990 復興美工畢業
2006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碩士畢業

-經歷
2006 《新移民》獲聖彼得堡第三大博物館 皇家美術學院收藏館收藏
2018 獲炎黃九州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入編《時代經典-走向世界的傑出華人藝術家》

-參展紀錄
2007 《活畫展》國泰世華 台北聯展
2009 《時光照換寫實創作特展》國泰世華 台北個展
2010 揚品畫廊 高雄雙人展
2010 國泰世華十周年拾情話藝 台北聯展
2011 新藝術博覽會 台北聯展
2012 國際藝術博覽會 台北聯展
2012 懂得藝術 台北個展
2012 青雲畫廊 台北個展
2013 新藝術博覽會 台北聯展
2013 《重現 經典俄羅斯》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4 《朔源 根的鄉愁》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4 《意遊 印象東方》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5 黑森林藝術空間 常態作品個展
2015 《心。鏡》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5 高雄藝術博覽會 聯展
2016 《行走的人》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7 《鍾敦浩十年回顧》黑森林藝術空間 個展
2018 新藝術博覽會 聯展 2018 台中藝術博覽會 聯展

我希望多感知這個世界

1999年,我決定到俄羅斯繼續我的繪畫生涯。我收拾好行囊,獨自踏上陌生的國境,開始了另一種領域的油畫學習。俄羅斯的繪畫藝術具有悠久的藝術文化底蘊,相對於擁有濃厚藝術氛圍的國家,俄羅斯仍處於比較保守的狀態,某個程度上對於俄羅斯油畫藝術反而是一種優勢,他們能保留鮮明的藝術傳統,不至於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變遷而抹滅,這裡有著很好的脈絡傳承。我在列賓學院著重在寫生能力的再塑造,這是重要基礎,包括寫實、素描、構圖等等。透過寫生培養控制色彩的能力;透過素描培養描繪、造型的能力;透過構圖了解作為一個畫家心中的方向、想法。

文學家朱光潛在《談美》中提到: “一個好的藝術家,他應該是詩人和工匠兼具。”藝術家需要有詩人的心境和動物嗜食的能力,而到底是以感覺為重,還是技巧為重?於我而言,技巧固然重要,但它就像一種方式、一種模式,死板而不靈活,我希望更多感知這個世界。畫家本身需要多看、多想、多畫。所謂多看,不只是看世界各種不同的風格、色彩,還是縱古觀今。在視野上、認知上,不止關注畫畫方面的內容,可以涉獵音樂,了解點雕塑,學習點國學,我認為藝術家他不只是會畫畫,他還需要兼有其他的能力,如此才能將自己所想淋漓盡致地表達在一張畫紙上。

米開朗基羅探索對象的樣貌時間長達60年,你很難說明哪個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像他這類型的畫家很多,若列出10個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然後想想這10個藝術家當中,哪幾位是在世的,你會發現當中6、7位偉大藝術家已不在人世。為什麼?藝術家是用生活的歷練去成就藝術,生命中止了藝術探索才告一段落。因為你們喜歡的、敬佩的就是他們從年輕到年老一直探索的過程。風格不是自己去找的,是當你深入生活,大量勞動,反省思考,由內而外的表現。他們不斷地在感知世界,不斷地在探索畫面中的意境。他們這種敢於冒險的探索,跟市場的規則、環境的影響、客觀條件沒有太大關係。因為不斷地探索讓你認知發生變化,所以你敢於不斷嘗試。我想我們不該因掌聲的多少,認同的與否而不敢冒險,只要能畫出來,我希望能更瘋狂地創作。但在繪畫中不斷探索的同時,不能完全不去思考,哪怕是我們在寫生,是否它的限度還需要表達周到?思考在有限的範圍內是否做到無限的發揮?如此,你會不會想說抽象畫是不是更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不見得!因為抽象畫最基本的還是在一張畫紙。因此藝術家他要對自己負責,對大眾負責,他不能完全只顧揮灑他個人情感,他需符合類人類的美學標準。

每個季節、每個時間、每個緯度,城市或鄉村,都有不同的基本規律,我探索屬於這規律裡面的不規原體,一方面服從規律,一方面要破壞規律,才能熟知這世界萬物的變化進而談論到創造。因此寫實繪畫在這方面的探索,其難度可能比某些抽象面、當代畫、行為藝術、裝置藝術、雕塑藝術還要大。多半藝術家習慣了從“我”出發,強調了"我想怎樣"或者是"我喜歡怎樣",但嚴格地說,他無法完全從內心知道他潛意識中的"我"的樣子,除非他善於分析自己,或是一位心理學家。"順應自然,遵循民意,天人合一”是老子的"無為而治"。他所以為的”無為而治”,便是你要跟著這個大自然走,順應自然,而非刻意製造"我",使你跟這個大自然產生呼應,不失真我。往往畫家太過表現"自我",使得他不知道"自我"為何。我不大贊同為了彰顯自己的風格而刻意尋找,刻意尋找個人標誌。風格是畫家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一直客觀與主觀交替地反覆探索,是畫家讓手下的景物呈現另一種樣貌,如果大家都看出來這是你的風格,那是因為你的主觀意識一開始服從了客觀條件,再注入意識的呈現。每個人都有一個基本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無法抹滅的,這是人一開始對看到不同事物的最直覺的觀感,針對此,我們可使用自己擅長的表達工具表現它,或改變它,我選擇用我的畫筆,以畫表達我的想法與心情。駕馭第一印象能力的純熟度取決於我們的積累、閱歷和能力,我們的眼光會越來越嚴格,我們的表達經驗則越來越豐厚。真正的繪畫到了某個階段,它是一個轉化的過程,而不是描繪,他不是會的越來越深入,而是越來越深刻。

列賓學院在主教學樓上掛著一條列寧提的標語:藝術源於生活。藝術是生活的濃縮與提煉,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做的更純粹,更極致。我們的生活遇到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可以忽略,但我們只要用心,也可以從中發現提取有價值的東西,繼而運用自己拿手的工具表現,展現我們的個人傾向、價值觀。這種發現源自我們的眼光和經驗,老資格的畫家手上的技術已經逐步在年輕時期成熟,在他們年紀較大的時候,可以把所有發現的有價值的東西自由揮灑,不受造型上的約束,從而更能在意境上、心態上、情緒上表現他們的深度。面對於藝術價來講,不管好壞,他都非常珍惜,不因市場的不重視而放棄,一幅畫作可能是他這輩子的一個縮影。藝海無涯,現在我不想為自己加上特殊符號,我珍惜每次寫生的機會,領略大自然的萬千變化,享受我的畫筆帶給我的快樂、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