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靜雯
莊靜雯旅居美國攻讀立體藝術創作十年,銅雕作品受到國外藝術界的肯定,曾獲德國藝術評論家Hermann W. Zillgens的讚賞與推崇,也受邀為美國華府影展及聖地牙歌亞洲影展設計獎座,2014年在故鄉宜蘭舉行返台首度個展,並榮獲宜蘭美術館及其他私人機構典藏。


作為極少數的女性銅雕藝術家,莊靜雯克服了體能的挑戰及嚴苛的工作環境,作品迥異一般對銅雕厚重沉穩的既有認知,超越技術的複雜性與困難度,將冰冷金屬轉化為溫潤質感,流暢俐落的線條賦予了輕盈的造形意象。另一方面,她的創作極具個人色彩,潛藏著簡單又深沉的情感,觀者透過作品,可以感受到她對生命的體驗與觀照,和女性獨有的溫柔細膩與堅毅意志。


Chuang Chin-Wen studied sculpture for ten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r bronze sculptures have received international acclaim, for example from German art critic, Hermann W. Zillgens. She was invited to create the trophy design for the DC Asian Pacific American Film Festival an San Diego Pacific Arts Movement. In 2014, she returned to Taiwan and held a first solo exhibition in her hometown, Yilan. Her works were collected by the Yilan Museum of Art and as well as private organizations.


Chuang Chin-Wen is one of few female bronze sculptors, and she has faced many physical challenges in a demanding work environment. Her works cannot be regarded as typical heavy bronze works. She has mastered complex and difficult skills to turn cold metal into artworks with warm and gentle textures. The smooth and neat lines imbue the forms with a certain lightness. Her works are full of character, embedded with simple yet deep emotion. In her works, the audience can perceive her life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nd sense the gentle, delicate strength and perseverance, unique to women.

1972 台灣宜蘭出生

-學歷
1999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畢業
2003 美國加州Palomar College主修立體藝術
雕塑 陶藝 工藝設計 三學位

-參展紀錄
個展
2003 《My Art, My Heart》 美國加州, Tomiko Gallery
2003 《My Art, My Heart》 美國加州, Gallery Eclipse
2004 《From My Art to Your Heart》美國聖地牙哥,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 台灣中心藝廊
2007 《From My Art to Your Heart》美國加州, Gallery Eclipse
2008 《Cocoon 蛻變》美國加州, Gallery Eclipse
2008 《Cocoon 蛻變》美國聖地牙哥, 台灣中心藝廊
2014 《Come with the Wind 因為風的緣故》台灣, 宜蘭文化中心
2015 《Come with the Wind 因為風的緣故》台灣, 台北振興醫院
2016 《Come with the Wind 因為風的緣故》台灣, 臺南文化中心
2016 《Come with the Wind 因為風的緣故》台灣, 台南夢時代
2016 《When the Wind Blows 如風起時》台灣, 宜蘭美術館
2016 《在風中In the Wind》台灣, 黑森林藝術空間
2017 《且聽風吟Listen to the Wind》台灣, 大美無言藝術空間

-經歷
作品獎座設計
2010 ~迄今
美國聖地牙哥亞州電影節
(San Diego Asian Film Festival, 現更名:San Diego Pacific Arts Movement)
新銳導演奬 作品獎座設計
2010 ~迄今
美國華府影展
(DC Asian Pacific American Film Festival)
新銳導演奬 作品獎座設計

公共藝術作品
2002《重生》, 美國聖地牙哥費利西塔公園
2009《無限的可能》、《新生》, 台灣雲林環球科技大學

-典藏
2014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看見台灣“ 電影典藏:《風之舞者》
2015 國揚實業典藏:《一心一意》、《麋鹿女孩》、《牆上的蝸牛》
2015 宜蘭美術館典藏:《麋鹿女孩》、《心窗》
2016 台灣前電電業股份有限公司典藏:《逆境之風》
2016 台南市美術館典藏:《逆境之風》

遙遠的路


1999年3月5日,我一個人出發離開台灣飛往美國,那晚的凌晨班機起飛後,我便在心中埋下了作品《單飛》的種子。
那時候的我,對雕塑一無所知,只是滿心歡喜奔向自己未知的夢,無畏身上僅有薄薄幾張旅行支票, 憑著勇氣加上幾分任性地飄洋過海,無非只想換取人生一段留白歲月。


重做起學生,盤腿坐在UCSD的尤加利樹樹林裡喝咖啡,看著對面工作室的人吹玻璃,是我在UCSD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在校園裡,我遇見了Niki de Saint Phalle 的太陽神作品,我天天走過Alexis Smith 的百步蛇步道來到知名的飛碟圖書館。


有一天,我漫步樹林裡,聽見遠方有棵會唱歌的樹,滿是驚喜之餘,隔天穿越樹林遊盪時,遇到的是一棵會報新聞的樹, 當然,我是日後才知道那是Robert Irwin的佳作。
這樣自然而然與藝術品相遇的經驗感受,奠定了我日後創作的信念,我始終希望作品的呈現, 可以讓人們的一天有個小小美好的開始或是短暫的喘息,就像每一件不經意遇見的好作品帶給我的感動一樣。
那時的我,從不知道創作也許是痛苦的。
我看到了它的美好,它的療癒,我輕忽現實可能為藝術帶來的衝擊與挑戰。
我只知道創作和生活都要忠於自己,卻不知道創作常常要違悖自己的體能與極限,每天和生活打架,並且去面對解決各種難以想像的問題與窘境。
也許,正因為這樣的輕忽,我才得以接近雕塑,慢慢地從一個欣賞受惠者變成一個日日夜夜都走在這條長路上的工作者。


一直以來,創作是一條漫長且孤單的路,它沒有捷徑。
回台灣後,我嘗試用在美國學到的一切,重新開始,這卻讓我挫折萬分,因為方法、材料、人文環境甚至氣候、氛圍的不同,鑄造技術與方法總牽涉到作品的表現方式與所發展的可能與極限,台灣和美國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常常讓我有一種十年在美國所學所見是一場夢的感慨。
在自己的土地,一個銅雕創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嚴苛環境, 繁雜工序與漸漸式微出現斷層的技術傳承等種種問題,這部份也成為我創作上的另一個擔憂。


創作常常讓人陷入無止盡的困境中,這幾乎是每天的自我搏鬥。
我常在想,我其實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棄械投降,另一條就是不斷地破關闖關。無論選擇那一條,最後都是要回歸自己的本心。
就像多年前出發的那個夜晚,保有勇氣與決心,所憑藉的也只是那顆早就深埋在心中的種子, 雖然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東西太少,明天的未知太多,如果我還能走在同樣的一條路上,一關闖過一關,也許,停下來,回頭一看,終究還能留下一些美麗的投影,如此而已。